「心臟的連外道路被阻塞了!」——這句話簡明扼要地描述了心肌梗塞的本質。
許多人可能還記得,知名歌手郭金發在表演台上心肌梗塞的畫面,讓人不勝唏噓。有一半的心肌梗塞患者甚至來不及到醫院,而到醫院的人中又有一半無法出院。能夠回家的患者,真是有上帝的保守與醫治。
2025年3月23日,新光醫院胸腔暨重症科主治醫師、德仁診所所長黃兆康院長應中華FUH心關懷公益協會邀請,在「天天健康講座」中,以「沉默的心臟殺手~心肌梗塞面面觀」為主題進行演講。此次講座特別針對創業者、充滿使命願景、自我要求極高的A型人格者,以及肥胖、作息不正常的高風險群體,提醒他們關注心臟健康,學習辨識心肌梗塞的徵兆並培養健康生活習慣。
心肌梗塞:一場無聲的危機
心肌梗塞,俗稱「心臟病發作」,是當冠狀動脈血流被阻斷,導致心肌細胞因缺氧而壞死的嚴重疾病。令人震驚的是,僅僅一顆米粒大小的斑塊,就足以塞住心血管,造成生命危險。
黃兆康院長強調,心肌梗塞患者自己救不了自己,必須儘快就醫。
「心肌梗塞發作時,患者一定要去醫院!只有急診能救!如有救心舌下含片,可先含一顆,但必須立即前往醫院。」黃院長特別提到「黃金12小時」的概念:「越早救治,心臟受損越少。」
而心臟驟停之後,大腦的供氧也隨之停止,大腦缺氧5分鐘後就壞死、極限大約10分鐘!黃兆康院長強調,心肌梗塞是「爭分奪秒」與死亡搶生命的無聲戰爭!
成為好撒瑪利亞人:救人一命的勇氣
談到心肌梗塞的急救,黃兆康院長特別提到CPR(心肺復甦術)的重要性,同時鼓勵每個人在遇到有人有緊急情況下,要當好撒瑪利亞人、勇敢施救。
「很多地方都鼓勵民眾去參與CPR的訓練,那我是覺得訓練是一事,重點是你有沒有(勇氣)去用它。」黃院長指出,「我遇到很多狀況都是有人學了,但是(遇到狀況)往往用不出來。」
黃院長解釋了許多人不敢施救的心理障礙:「我覺得大家就是擔心、害怕,萬一做失敗會怎麼樣,心裡會不會留下一個障礙。」但他強調:「其實我覺得(在醫學上),你只要做了就一定會有幫助,你先不要想說『是不是能夠救活這個人』。」
好撒瑪利亞人原則源自《聖經·路加福音》中耶穌講述的寓言,核心精神在於鼓勵旁觀者在緊急情況下無後顧之憂地施救。黃院長提到:「那其實現在有一個法律保護我們這些施救者,萬一真的有施救不成功等等,其實都是可以免責法律責任的。」
台灣的《緊急醫療救護法》第14條之二規定,非救護人員為救助他人生命,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時,適用民法、刑法的緊急避難免責條款。黃院長鼓勵大家:「我們何不放下我們害怕的心態,然後伸出我們的雙手,也許你就把一個人的生命給救回來了。」
A型人格與心血管風險:壓力的隱形殺手
針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「A型人格」人群,黃兆康院長提出了特別提醒。
「所謂A型人格,就是你比較容易緊張一點,那相對來講,這一類人大概都會給自己比較大的壓力。」黃兆康院長解釋道。
A型人格特質包含急躁、競爭性強、時間緊迫感、敵意和追求完美等,研究顯示此類人格與冠心病風險相關,其心肌梗塞猝死率為B型人格的2.4倍。機制在於A型人格者在壓力下易觸發交感神經亢進,導致血壓升高、冠狀動脈痙攣,長期累積壓力可能加速動脈粥狀硬化。
「不管各行各業來講,壓力的確是一個造成一個,心血管問題,一個很大、很難解決的一個因子啦。」黃院長指出,「那如果,萬一你又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時候,壓力之後自由基增加,也會造成疾病更加惡化。」
黃兆康院長建議A型人格者,應關注「壓力問題」對身體的影響。
氣候變化:無法逃避的心血管挑戰
「每次遇到傳統節氣的那天,又或是寒流來的時候,急診總是特別忙!」黃兆康院長分享他的觀察。
「其實我們身體是一個很敏感的感知系統,在氣候變遷的時候,其實我們我們身體就像一個氣象台一樣,他隨時都可以感受到我們外界的一些變化,然後來調節我們的身體。」黃院長解釋道。
他具體描述道:「譬如說最簡單來講,天氣比較冷的時候,我們血管就會收縮,以減少我們體溫的流失。那往往因為這樣子有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血管收縮之後,反而造成他血管無法暢通造成缺氧缺血的現象。如果在腦部就變成中風,如果在心臟就變成心肌梗塞,那所以相對的保養非常重要。」
健康生活的積極建議
除了心肌梗塞的知識,黃兆康院長也分享了維護心血管健康的積極建議:
- 保持水分補充:「水分非常重要,因為如果缺水的時候,血管就像一個河流、水庫一樣,水庫一樣沒有水的時候,就會泥沙淤積,其實我們身體也是一樣,水分是相對重要,尤其在,氣溫變化大的時候。」
- 注意溫差變化:「盡量不要在一個冷熱溫差太大的環境,假設我們半夜起來上廁所,也許就先在棉被裡窩著一下,讓自己體溫能夠穩定之後,我們再去上廁所,不用急著去。」
- 定期服藥與檢查:「如果你有慢性病的話,吃藥哦,讓你的血管能夠穩定。」
- 培養放鬆心態:「不妨敞開自己的心胸。」黃院長特別提醒A型人格者,要注意不要鑽牛角尖。
預防勝於治療
心肌梗塞雖然危險,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積極管理壓力、定期檢查及了解緊急救援知識,我們可以大大降低其風險。
面對心肌梗塞,除了注意自己的身體,黃院長特別提醒:任何人,都有機會救到心肌梗塞的患者!
人人都能成為救助者,關鍵是我們不要單顧自己、要像好撒瑪利亞人,要有勇氣伸出援手。當我們面對這個沉默的心臟殺手時,知識就是力量,行動就是生命。